正文

如果你问我,玉雕创作的特别之处在哪里?那么我想,‘因材施艺’大概算是一个。不同于白纸作画、黄土泥塑的肆意创作,玉石天生带有自己的特点和气质,而想要结合玉料进行创作,就要先了解玉石、读懂玉石。很多人将这样的过程看做是‘与玉石交流’、‘审视玉石’,但对玉雕名家玉雕师张小洋而言,这是他‘问玉’的过程。

玉雕师张小洋-玉雕名家

玉雕名家 玉雕师 张小洋

问玉,是藏于于心,是看到玉石的价值

南红硬度较好,但略带脆性,雕刻时要尽量避免镂空等工艺的设计;绿松硬度脆性都不够好,制作时尽量少做细微的高浮雕设计……”说到因材施雕,张小洋简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对他来说,‘问玉’是对手中的料子烂熟于心,并将其特点融入到设计当中,是对每一块玉石最起码的尊重。

玉雕师张小洋的琢玉情怀-玉雕名家

▲玉雕名家 张小洋 作品《荷塘清趣》

在南红玛瑙经历市场动荡的那几年,张小洋也曾数次亲赴四川凉山、云南保山等南红产地考察,深入了解玉料情况。不能免俗地,他也曾产生过‘南红是不是没有人要啦?’这样的怀疑。但质疑只是短暂的,常年体味南红之美的张小洋坚信南红的价值,也坚信会有同样热爱玉石的人能够看到南红的美。‘相信玉石的价值’,这是张小洋在玉石行当中行走多年,不断问玉得到的答案。

张小洋的玉雕精神-玉雕名家

▲玉雕名家 张小洋 作品《年年有余》

问玉,是坚守初心,是上下求索

玉雕师张小洋的‘问玉’之路,始于一次偶然。当时,年轻的张小洋老师偶然间看到了同为玉雕师的表哥找老师傅学艺的场景。眼看着一块岫岩玉在老玉雕师的手中一点点蜕变成美丽的模样,那种奇妙的感觉给了张小洋极大的震撼,也鉴定了张小洋走向玉雕之路的决心。回顾那段经历,张小洋说:“现在回看当初的那块令人兴奋的玉雕,发现它其实不算非常完美。曾经它对我来说是高山仰止,但进入玉雕行业之后,我看到了更多更好的玉雕作品。他们在前方指引我,让我不断前进。”

张小洋的琢玉人生-玉雕名家

▲玉雕名家 张小洋 作品《貔貅》

张小洋老师牢记曾经对玉石的那份热爱,不断在玉雕艺术中上下求索,从技艺、文化等多方面提升自己,“每一块玉石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每一块玉石的形成都是一种艺术,在它面前我们就是无知的孩提。”怀揣着这样对玉石的谦卑和热爱,张小洋在玉雕行业中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成为一名广受业内认可的知名玉雕大师。“欲琢石,先问石”,这是张小洋将其工作室命名为“姑苏问石”的初心,更是张小洋心怀谦卑、敬畏艺术的匠心。

玉雕师张小洋的问石精神-玉雕名家

▲玉雕名家 张小洋 作品《花开见佛》

玉雕名家同样具有这样一份懂玉、惜玉的情怀,于是我们联合全国众多志同道合的知名玉雕大师,共同打造了一个专注玉雕文化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我们诚邀热爱玉雕的你加入进来,关注玉雕名家,同全国数十位玉雕大师近距离交流!